地方性斑疹伤寒主要由立克次体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鼠蚤叮咬、接触污染物及呼吸道吸入。常见诱因有环境卫生差、鼠类滋生、免疫力低下、气候潮湿、人口密集等。
1、鼠蚤叮咬:
病原体莫氏立克次体通过鼠蚤叮咬传播,鼠蚤吸食感染鼠血后,其粪便或体液携带病原体。人体被叮咬后抓挠皮肤时,病原体经微小伤口侵入。预防需灭蚤灭鼠,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2、接触污染物:
接触被感染鼠尿粪污染的衣物、粮食或器具时,病原体可通过皮肤黏膜侵入。农村地区粮仓、草垛等鼠类活动频繁场所风险较高。保持环境清洁消毒可降低感染概率。
3、呼吸道传播:
干燥鼠蚤粪便形成气溶胶后,可能经呼吸道吸入感染。多见于密闭空间内清扫积尘时。高危场所需佩戴口罩,先喷洒消毒剂再清理。
4、免疫力低下:
营养不良、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较差人群更易感。立克次体侵入后繁殖更快,症状更严重。均衡饮食、控制基础疾病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5、环境因素:
温暖潮湿环境加速鼠蚤繁殖,雨季洪涝后鼠类迁徙也会增加传播风险。人口密集区卫生条件差时易暴发流行。定期开展灭鼠和环境整治是关键预防措施。
预防地方性斑疹伤寒需多管齐下:保持居所干燥通风,使用纱窗防止鼠类进入;储存粮食使用密封容器,及时清理厨余垃圾;野外作业穿长袖衣物,裸露皮肤涂抹驱虫剂;出现持续高热、头痛皮疹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适度锻炼提升免疫力,高危地区可咨询医生进行预防性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