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病史、肺功能检查及过敏原检测等综合评估,具体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夜间或清晨加重,且症状可逆或经治疗缓解。
1、临床症状:
儿童哮喘的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尤其在夜间或清晨症状加重。这些症状可能由运动、冷空气、过敏原等诱发,且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症状可明显缓解。部分患儿可能仅表现为慢性咳嗽,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2、病史评估:
详细询问病史是诊断的重要环节,包括症状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因、缓解方式等。家族过敏史或个人过敏史如湿疹、过敏性鼻炎也是重要参考。若患儿有多次喘息发作史,且症状与病毒感染无关,需高度怀疑哮喘。
3、肺功能检查:
对于6岁以上儿童,肺功能检查是确诊哮喘的关键。通过支气管舒张试验或支气管激发试验评估气道可逆性阻塞或高反应性。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改善≥12%,或激发试验阳性,可支持哮喘诊断。
4、过敏原检测: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或皮肤点刺试验有助于明确过敏原,尤其是对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常见过敏原的敏感性。过敏原阳性结果可辅助诊断,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哮喘。
5、排除其他疾病:
需与支气管炎、异物吸入、先天性气道畸形等疾病鉴别。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痰液分析等手段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儿童哮喘的管理需注重长期规范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清洁通风,减少尘螨和霉菌滋生。鼓励患儿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诱发症状。饮食上注意均衡营养,避免已知过敏食物。定期随访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哮喘得到良好控制。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血液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检测数值,具体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
1、总胆固醇升高: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6.2毫摩尔/升可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该指标反映脂质代谢整体状况,长期超标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检测需空腹12小时后采血,避免饮食干扰。
2、低密度脂蛋白异常: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毫摩尔/升属于明显升高,该指标被称为"坏胆固醇",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控制目标需更严格。
3、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男性<1.0毫摩尔/升或女性<1.3毫摩尔/升提示高密度脂蛋白不足。这种"好胆固醇"具有血管保护作用,其水平降低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4、甘油三酯超标:
空腹甘油三酯≥2.3毫摩尔/升可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重度升高≥5.6毫摩尔/升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需立即干预。
5、继发性因素排查:
需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疾病导致的继发性血脂异常。这类患者需同时治疗原发病才能有效控制血脂。
确诊高脂血症后应调整膳食结构,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增加深海鱼类、燕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定期监测血脂指标,吸烟者需戒烟,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若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未达标,需在医生指导下考虑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