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勋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院
男科
胆汁反流性胃炎通常是由于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到胃内,导致胃黏膜受损。主要原因包括胃部手术、幽门功能障碍、胆囊疾病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
1、胃部手术
胃部手术,尤其是胃切除或胃旁路手术,可能破坏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正常解剖结构,导致幽门功能不全。幽门是控制胃内容物流入十二指肠的“阀门”,一旦功能受损,胆汁容易反流至胃内,刺激胃黏膜,引发炎症。对于术后患者,建议定期复查胃镜,必要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或米索前列醇。
2、幽门功能障碍
幽门功能障碍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因素(如长期胃酸刺激)导致。幽门无法正常关闭时,胆汁和胰液容易反流入胃,引起胃黏膜损伤。治疗上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帮助改善幽门功能,减少反流。
3、胆囊疾病
胆囊疾病,如胆囊炎或胆结石,可能导致胆汁分泌异常,增加反流风险。胆囊切除术后,胆汁直接流入肠道,也可能增加反流概率。针对胆囊疾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使用熊去氧胆酸溶解胆结石,或通过手术切除病变胆囊。
4、饮食与生活方式
高脂肪饮食、暴饮暴食、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可能加重胆汁反流。建议患者采用低脂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少食多餐,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如散步或瑜伽,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需要综合管理,包括药物、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胃镜检查以明确病情,避免发展为更严重的胃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