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活动性结核的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发热、盗汗和体重下降,需及时就医进行抗结核治疗。活动性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症状因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于肺部。
1、持续咳嗽:活动性结核最常见的症状是持续咳嗽,通常超过两周,可能伴有咳痰,严重时痰中带血。咳嗽是肺部感染的主要表现,结核分枝杆菌在肺组织中繁殖,导致炎症和损伤。
2、发热:患者常出现低热,体温在37.5°C至38.5°C之间,尤其在下午或晚上更为明显。发热是免疫系统对感染的反应,结核分枝杆菌激活了体内的免疫细胞,导致体温升高。
3、盗汗:夜间盗汗是活动性结核的典型症状,患者常在睡眠中大量出汗,醒来时发现衣物和床单湿透。盗汗与发热相关,是身体试图通过排汗调节体温的表现。
4、体重下降:患者常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伴随食欲减退和乏力。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消耗了身体的能量和营养,导致体重减轻和体力下降。
5、胸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胸痛,尤其在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胸痛是由于肺部炎症或胸膜受累引起的,严重时可能影响呼吸功能。
6、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时更为明显。呼吸困难是肺部功能受损的表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肺组织破坏和纤维化。
治疗活动性结核需要长期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治疗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强化期和巩固期,强化期持续2个月,巩固期持续4至7个月。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药,避免中断治疗,以防止耐药性结核的发生。同时,保持良好的营养和充足的休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活动性结核具有传染性,患者需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定期复查和监测病情变化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