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肾衰竭的典型症状包括尿量减少、水肿、疲劳、恶心、食欲不振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肾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肾衰竭可能由外伤、感染或药物引起,慢性肾衰竭则多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相关。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采取药物、透析或肾移植等方法。
1、尿量减少
肾衰竭时,肾脏的过滤功能下降,导致尿量明显减少,甚至无尿。这种情况可能与肾脏血流不足、肾小球损伤或尿路梗阻有关。急性肾衰竭的尿量减少通常是突然发生的,而慢性肾衰竭则表现为逐渐减少。如果出现尿量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肾功能检查和尿液分析。
2、水肿
肾衰竭患者常出现水肿,尤其是眼睑、下肢和腹部。这是因为肾脏无法有效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钠离子,导致液体潴留。轻度水肿可通过限制盐分摄入和适量饮水缓解,严重时需使用利尿剂或进行透析治疗。
3、疲劳和食欲不振
肾功能下降会导致体内毒素积累,影响身体代谢,从而引发疲劳和食欲不振。慢性肾衰竭患者还可能伴有贫血,进一步加重疲劳感。改善饮食结构,增加富含铁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菠菜等,有助于缓解症状。必要时可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
4、恶心和呕吐
肾衰竭患者常因体内毒素积累而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情况在尿毒症阶段尤为明显。治疗上需通过药物控制症状,如使用止吐药,同时结合透析清除体内毒素。
5、呼吸困难和意识模糊
严重肾衰竭可能导致肺水肿或代谢性酸中毒,引发呼吸困难。意识模糊则与体内毒素积累和电解质紊乱有关。此时需立即就医,进行紧急透析或药物治疗。
肾衰竭的症状多样,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定期体检、控制慢性疾病、避免滥用药物是预防肾衰竭的关键。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