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月经量一般在20-60毫升之间,超过80毫升或少于5毫升可能提示异常。月经量的多少主要受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凝血功能、子宫收缩能力、精神因素等影响。
1、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中会增厚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若未受孕则会脱落形成月经。子宫内膜过厚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常见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等情况。子宫内膜过薄则可能导致月经量减少,多见于多次人工流产、宫腔粘连等。
2、激素水平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平衡对月经量有重要影响。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导致月经量增多。而卵巢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导致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
3、凝血功能正常的凝血功能有助于控制月经出血量和持续时间。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可能导致月经量过多且持续时间延长。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也可能影响月经量。
4、子宫收缩能力子宫收缩有助于压迫血管减少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疾病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功能,导致月经量增多。产后子宫收缩不良也是月经量增多的常见原因。
5、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而导致月经量异常。过度节食、剧烈运动等也可能导致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
建议女性平时注意记录月经情况,包括月经周期、经期天数、月经量等。可以使用月经杯或卫生巾用量来估算月经量。若发现月经量明显增多或减少,伴有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或月经周期紊乱,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节食和精神紧张,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月经量。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