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需求增加导致的。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中铁含量不足、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快速生长发育期铁需求增加等。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补充铁剂和改善吸收条件。
1、饮食中铁含量不足
婴幼儿的饮食结构直接影响铁的摄入量。母乳中铁含量较低,6个月后若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容易导致缺铁。配方奶粉通常强化了铁,但若喂养不当或辅食添加不及时,仍可能引发贫血。建议在6个月后逐步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红肉泥、蛋黄、豆类等。
2、早产或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体内铁储备不足,出生后快速生长对铁的需求增加,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这类婴幼儿需要更早开始补充铁剂,并在医生指导下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3、快速生长发育期铁需求增加
婴幼儿在6个月至2岁期间处于快速生长期,对铁的需求显著增加。如果饮食中铁的供应无法满足需求,容易引发贫血。此时应注重饮食多样化,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鱼类、绿叶蔬菜等。
4、铁吸收障碍
某些疾病或生理状态可能影响铁的吸收,如慢性腹泻、肠道疾病或维生素C摄入不足。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建议在饮食中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番茄等。
5、治疗方法
- 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豆类、深绿色蔬菜等。
- 铁剂补充: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注意避免与牛奶、茶同服,以免影响吸收。
- 改善吸收条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草莓、番茄,促进铁的吸收。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需要从饮食、生活习惯和医疗干预多方面入手。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结构,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的铁剂补充。定期体检和监测血红蛋白水平是预防和早期发现贫血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