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数情况下无需住院治疗,具体需根据出血严重程度、贫血状态及基础疾病综合评估。处理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激素调节、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生活方式调整。
1、药物治疗:
适用于轻中度出血患者,常用药物包括氨甲环酸止血、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黄体酮改善子宫内膜脱落。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3-6个月周期后需评估疗效。
2、激素调节:
针对内分泌紊乱导致的出血,通过雌孕激素序贯疗法重建月经周期。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激素水平,避免突破性出血等副作用。
3、宫腔镜检查:
对药物治疗无效或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需行宫腔镜检查排除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等器质性疾病。检查后可同步进行镜下止血操作。
4、诊断性刮宫:
急性大出血或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时,需实施诊断性刮宫止血并获取病理标本。该操作多在门诊手术室完成,术后观察2-4小时即可离院。
5、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建议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预防缺铁性贫血。
出现持续出血超过7天、每小时浸透一片卫生巾、伴随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日常可记录月经周期与出血量,就诊时携带既往检查报告。40岁以上患者建议每年进行妇科超声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病变风险。维持标准体重对调节内分泌功能具有积极作用,BMI超过24者需控制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