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周围性瘫痪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体格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功能评估。
1、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肌力、肌张力、腱反射等体征判断瘫痪程度。重点检查肢体运动功能,包括主动运动范围、抗阻力能力及协调性测试,同时评估感觉障碍范围与深浅反射变化。
2、神经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可检测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肌肉电活动,明确神经损伤部位。体感诱发电位能评估感觉通路完整性,运动诱发电位则用于检测中枢至周围神经传导功能。
3、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可显示陈旧性脑梗死灶位置与范围,判断与瘫痪症状的对应关系。必要时进行脊髓MRI排除脊髓病变,超声检查用于评估血管状况。
4、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测包括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卒中危险因素筛查。脑脊液检查在需鉴别炎症或脱髓鞘疾病时实施,凝血功能检测对抗凝治疗有指导意义。
5、功能评估:
采用Fugl-Meyer量表量化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Berg平衡量表测试平衡功能。步态分析系统可客观记录行走参数。
康复期间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促进神经修复。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防止挛缩,利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完成镜像运动。建议选择水中运动减轻负重负担,配合经皮电神经刺激改善局部循环。定期复查肌力恢复情况,根据功能评估结果动态调整康复方案,注意预防跌倒等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