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急性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骨骼感染性疾病,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但治疗周期较长,需根据病情选择抗生素、手术或综合治疗。
1、急性骨髓炎的病因
急性骨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包括血源性传播、邻近组织感染扩散或外伤直接感染。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发病。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卫生条件差)、生理因素(如糖尿病)以及外伤(如开放性骨折)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急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1)抗生素治疗: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是关键,常用药物包括头孢类(如头孢唑林)、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和万古霉素。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用药,疗程通常为4-6周。
(2)手术治疗:对于脓肿形成或抗生素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清创。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引流、死骨清除和局部抗生素植入。
(3)综合治疗:结合物理治疗(如热敷、理疗)和营养支持(如高蛋白饮食、维生素补充)有助于加速康复。
3、急性骨髓炎的预后与注意事项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慢性骨髓炎、骨骼畸形或功能障碍。患者在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伤口清洁。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钙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和鱼类。
急性骨髓炎虽然治疗周期较长,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护理,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并坚持完成整个疗程,避免病情反复或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