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尿酸恢复正常后仍可能发生痛风,原因在于尿酸结晶的持续存在或痛风石的残留。治疗上需持续监测尿酸水平,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
1、尿酸结晶的持续存在。即使血尿酸水平恢复正常,关节内沉积的尿酸结晶可能未被完全清除,这些结晶会持续刺激关节,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痛风发作。建议通过超声波或双能CT检查确认结晶情况,必要时使用药物促进结晶溶解。
2、痛风石的残留。长期高尿酸血症可能导致痛风石形成,即使尿酸水平下降,痛风石仍可能引发炎症。对于较大的痛风石,可通过手术切除,同时配合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或非布司他,减少复发风险。
3、生活方式的影响。饮食不当、饮酒、缺乏运动等因素可能诱发痛风。建议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的摄入,避免饮酒,尤其是啤酒和烈酒。增加低脂乳制品、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
4、尿酸水平的波动。尿酸水平的快速下降或波动可能诱发痛风发作。降尿酸治疗应循序渐进,避免短期内尿酸水平大幅波动。可使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预防急性发作。
5、合并其他疾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可能增加痛风风险。建议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如使用降压药或降糖药。
尿酸恢复正常后仍需警惕痛风发作,持续监测尿酸水平,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保持关节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