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副银屑病的发生与血热风燥、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肝肾不足、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
1、血热风燥:
血分郁热化燥是常见病因,多因情志不畅或过食辛辣导致体内阳热偏盛。热邪灼伤阴血,肌肤失养形成红斑鳞屑,可伴随皮肤灼热感、瘙痒剧烈等症状。治疗需凉血润燥,常用药物包括生地、丹皮等。
2、湿热蕴结:
长期居住潮湿环境或脾虚运化失常,导致湿浊内停与热邪相搏。湿热郁蒸肌肤可见红斑糜烂、渗出黏腻,多发于皱褶部位。调理以清热利湿为主,可选用黄柏、土茯苓等配伍。
3、气滞血瘀:
情志抑郁或外伤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经络。表现为皮损暗红肥厚、鳞屑紧附,舌质紫暗有瘀斑。需活血化瘀通络,常用当归、桃仁等药物。
4、肝肾不足:
久病体虚或房劳过度耗伤精血,肝肾阴虚则肌肤失于濡养。皮损干燥脱屑、色淡红,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当滋补肝肾,选用熟地、山茱萸等药材。
5、外邪侵袭:
风寒湿等外邪客于肌表,与内邪相合诱发或加重病情。常见于季节交替时症状反复,需根据邪气性质采用祛风、散寒或除湿法。
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适量食用百合、银耳等滋阴之品;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舒畅,可选择八段锦等柔和运动;注意皮肤保湿并减少搔抓,沐浴水温不宜过高。病情持续进展或合并感染时需及时就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