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甲减是指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进而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疾病。中枢性甲减可分为下丘脑性甲减和垂体性甲减两类,主要表现为畏寒、乏力、体重增加、皮肤干燥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但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的同时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或偏低。
下丘脑性甲减是由于下丘脑病变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所致。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视力障碍等占位性病变症状,同时伴有其他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异常。垂体性甲减则源于垂体病变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常见于垂体肿瘤、垂体手术或放疗后。这类患者往往合并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其他垂体激素缺乏。
中枢性甲减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显示游离甲状腺素降低,但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不升高甚至降低是其特征性表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有助于鉴别下丘脑性和垂体性甲减。头部MRI检查可发现下丘脑或垂体区域的病变。
中枢性甲减的治疗主要是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对于合并其他垂体激素缺乏的患者,还需相应激素替代治疗。若存在垂体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中枢性甲减患者应注意规律服药,避免自行调整药量。日常饮食应保证碘摄入充足,但不宜过量。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代谢状况,但需避免过度疲劳。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和垂体影像学检查对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很重要。出现头痛、视力改变等新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