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服药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主要影响因素有血压分级、有无靶器官损害、合并其他疾病等。
高血压患者若血压处于一级水平且无其他危险因素,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压。减少钠盐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容量,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增加钾摄入可对抗钠的作用,建议多吃香蕉、菠菜等富钾食物。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可改善血管弹性。减轻体重对超重患者尤为重要,体重每下降10公斤收缩压可降低一定数值。戒烟限酒能减少血管内皮损伤,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
血压持续超过160/100毫米汞柱或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时,通常需要药物干预。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钙离子通道发挥降压作用,常见药物有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减少血管紧张素生成,代表药物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利尿剂通过促进钠水排出降低血容量,氢氯噻嗪是常用选择。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美托洛尔是典型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类似转换酶抑制剂,常用缬沙坦、氯沙坦等。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变化趋势,家庭自测血压建议选择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精神紧张时可尝试深呼吸调节。饮食注意增加全谷物和新鲜蔬果摄入,限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切勿自行增减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