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美白通常安全,但可能出现牙齿敏感、牙龈刺激、牙釉质损伤等短期不良反应。牙齿美白方式主要有冷光美白、家庭美白套装、美白牙膏、贴面修复、瓷冠修复等。
1、牙齿敏感美白剂中的过氧化氢可能渗透牙本质小管刺激牙髓神经,导致冷热刺激痛。敏感程度与美白剂浓度相关,高浓度冷光美白更易引发。使用含硝酸钾的脱敏牙膏可缓解症状,严重者需暂停美白并就医。
2、牙龈刺激美白凝胶接触牙龈可能引发化学性灼伤,表现为牙龈边缘发白或红肿。操作时需严格隔离软组织,家庭美白需避免托盘挤压牙龈。出现灼伤可用生理盐水含漱,配合氯己定含漱液控制炎症。
3、牙釉质损伤频繁使用酸性美白产品或机械摩擦式美白可能破坏釉质表面结构,导致牙体粗糙或隐裂。表现为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出现白垩斑。需避免每周超过1次美白,修复可用氟化钠护釉剂或渗透树脂。
4、效果不均氟斑牙、四环素牙等内源性着色牙可能出现条带状色差,与釉质发育不全有关。冷光美白对这类牙齿效果有限,需考虑微研磨联合渗透树脂或瓷贴面修复。
5、咬合干扰贴面或全冠修复类美白可能改变牙体形态,引发咬合高点。表现为咀嚼不适或颞下颌关节弹响,需通过调颌或重新设计修复体形态解决。
进行牙齿美白前应完成口腔检查,治疗现存龋齿和牙周炎。美白后24小时内避免食用深色食物,使用抗敏感牙膏刷牙。每年美白不超过2次,长期追求过度美白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存在严重牙体缺损或大面积充填体的患者,建议优先选择修复性美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