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吻合口炎主要表现为吻合口疼痛、排便异常、发热、腹部压痛及吻合口渗液。结肠吻合口炎通常由吻合口愈合不良、局部感染、血供不足、机械刺激或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需结合肠镜检查确诊。
1、吻合口疼痛术后吻合口区域出现持续性钝痛或刺痛,可能伴随肠蠕动加剧。疼痛多因局部炎症反应或组织水肿导致,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糜烂。轻度疼痛可通过禁食、静脉营养支持缓解,中重度需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康复新液或蒙脱石散等药物保护黏膜。若合并感染,需联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
2、排便异常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可能带有黏液或血丝。吻合口狭窄或炎症均可影响肠道传输功能。建议通过低渣饮食调节,必要时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严重腹泻可用洛哌丁胺胶囊控制症状。出现血便需排除吻合口溃疡出血。
3、发热体温超过38℃提示可能存在吻合口感染或腹腔脓肿。需检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感染指标升高时需静脉输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持续发热可能需CT评估是否并发瘘管或脓肿,必要时行穿刺引流。
4、腹部压痛按压吻合口对应腹壁区域出现明显压痛,伴肌紧张需警惕吻合口瘘。超声检查可发现局部渗出或积液。早期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保守治疗,形成局限性脓肿者可经皮置管引流,弥漫性腹膜炎需手术探查。
5、吻合口渗液引流管持续引出浑浊液体或肠内容物,提示吻合口愈合不良。渗液淀粉酶检测有助于鉴别胰瘘。轻度渗漏可通过负压吸引联合生长抑素注射液治疗,大量渗漏伴腹膜炎体征需二次手术修补。
术后应保持引流管通畅,逐步过渡从流质到低纤维饮食,避免过早摄入刺激性食物。每日监测体温及引流液性状,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若出现持续腹痛、高热或引流液突然增多,需立即复查腹部CT。吻合口炎早期干预可降低二次手术概率,恢复期建议定期肠镜随访吻合口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