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结石直径超过10毫米或引发严重并发症时通常建议手术治疗。胆管结石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内镜取石、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等。
胆管结石是否需要手术干预主要取决于结石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引起胆管梗阻或感染。当结石直径超过10毫米时,由于可能阻塞胆总管导致胆汁淤积、黄疸或胆管炎,此时手术取石是更有效的治疗选择。较大的结石还可能诱发胰腺炎或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需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括约肌切开取石,或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清除结石。对于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可能需同期行胆囊切除术。
若胆管结石直径小于10毫米且未引起明显症状,可尝试药物溶石或定期观察。部分胆固醇性结石可通过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溶解,但疗程较长且复发率较高。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孤立性结石,但需配合内镜取石确保碎片完全排出。高龄或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必要时可先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缓解梗阻。
胆管结石患者术后需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刺激胆汁分泌过量。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有助于肝功能恢复,如鱼肉、蛋清及深色蔬菜。日常需监测体温和腹痛情况,出现寒战高热或皮肤巩膜黄染应及时复查。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随访,防止结石复发或胆管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