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过敏反应引起的血管炎症性疾病,通常表现为腹痛、皮肤紫癜等症状。该病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可痊愈,但少数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严重程度与消化道症状密切相关。轻度患者仅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疼痛,伴随皮肤紫癜或关节肿痛,胃肠黏膜水肿可通过内镜检查发现。这类病例通过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改善血管通透性的维生素C片以及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治疗,配合流质饮食,症状多在1-2周缓解。中度患者会出现持续性腹痛伴呕吐,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可能发生肠套叠,需住院进行静脉营养支持,必要时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注射液。
当出现剧烈腹痛、血便或肠穿孔等急腹症表现时,提示病情危重。这类患者可能并发急性胰腺炎或肾功能损害,需紧急进行胃肠减压、血浆置换等抢救措施。儿童患者若反复发作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家长需定期监测尿常规以防肾损伤。长期使用激素者应注意补充钙剂预防骨质疏松。
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鱼虾等易致敏食物,腹痛发作时采取屈膝侧卧位缓解症状。恢复期需循序渐进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定期复查血常规与尿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