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掉到膀胱可通过大量饮水、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膀胱镜取石、手术取石等方式治疗。膀胱结石通常由尿路梗阻、代谢异常、尿路感染、异物存留、饮食习惯等因素引起。
1、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毫升有助于小结石随尿液排出。适当增加跳跃运动可促进结石移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疼痛加重。若结石直径小于5毫米且无尿路梗阻,多数可通过此方式自然排出。
2、药物排石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扩张输尿管,配合排石颗粒促进结石排出。结石通胶囊能缓解排尿疼痛,枸橼酸氢钾钠颗粒可调节尿液酸碱度。药物治疗适用于直径6-10毫米的结石,需配合影像学复查。
3、体外冲击波碎石通过X线定位后,用冲击波将结石粉碎成小于3毫米的颗粒。该方法适用于10-20毫米的膀胱结石,术后可能出现血尿或尿痛。需重复进行1-3次治疗,两次间隔不少于7天。
4、膀胱镜取石经尿道置入膀胱镜,用取石钳或激光直接粉碎结石。适用于20毫米以上的结石或合并尿道狭窄者。术后需留置导尿管1-3天,可能发生尿路感染或膀胱损伤等并发症。
5、手术取石开放手术适用于巨大结石或合并膀胱憩室的情况。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需全身麻醉,术后恢复需7-10天。可能与膀胱功能障碍、伤口感染等有关,需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
膀胱结石患者应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减少动物蛋白摄入。每日保持适量运动,避免久坐。出现排尿中断、血尿等症状需及时复查。术后3个月内每月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有无结石复发。长期随访可检测尿钙、尿酸等代谢指标,预防结石再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