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黄斑病变通常不能自愈,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干预措施。黄斑病变主要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水肿、黄斑裂孔等类型,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光损伤、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常见的不可逆病变,干性早期可能进展缓慢,但湿性病变会因新生血管破裂导致视力急剧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视物变形、中心暗点等症状,需通过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如雷珠单抗、阿柏西普进行玻璃体注射治疗,或联合光动力疗法延缓进展。黄斑水肿多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视网膜静脉阻塞,表现为视力模糊,需使用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或非甾体滴眼液减轻炎症反应,严重者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极少数外伤性黄斑水肿或轻度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可能随原发病改善而自行吸收,但这种情况不足百分之五。此类患者需定期复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若三个月内未见好转仍需医疗干预。妊娠期发生的黄斑病变在分娩后激素水平恢复时可能减轻,但仍需密切监测避免永久性损伤。
建议患者避免强光照射并佩戴防蓝光眼镜,控制血压血糖在理想范围,增加深色蔬菜水果摄入以补充叶黄素。出现视物变形或视力骤降时须立即就诊眼科,通过眼底荧光造影等检查明确病变性质。早期规范治疗可最大限度保留现有视力,延误诊治可能导致不可逆的中心视力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