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低可通过适量进食含糖食物、调整饮食结构、规律进餐、监测血糖、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低血糖通常由饮食不规律、运动过量、胰岛素使用不当、肝肾功能异常、胰岛细胞瘤等原因引起。
1、含糖食物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可立即进食15-20克快速升糖食物,如葡萄糖片、方糖、蜂蜜或含糖饮料。这类食物能迅速被吸收,帮助血糖在10-15分钟内回升。避免选择巧克力等含脂肪食物,脂肪会延缓糖分吸收速度。
2、饮食结构调整日常饮食应保证每餐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选择全谷物、杂豆类等低升糖指数主食,搭配瘦肉、鱼类等优质蛋白,可延缓糖分吸收,避免血糖剧烈波动。两餐之间可加餐坚果、酸奶等健康零食。
3、规律进餐每日定时定量进食,避免空腹时间超过4-6小时。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胰岛素注射时间与进餐时间的匹配。外出时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应急食品,预防突发低血糖。
4、血糖监测频繁发生低血糖者需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记录发作时间、症状与处理措施。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的患者,应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必要时咨询医生。
5、医疗干预反复严重低血糖或疑似胰岛细胞瘤者需尽早就医,通过血糖检测、胰岛素测定、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医生可能调整降糖方案,或采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二氮嗪口服混悬液等药物控制胰岛素过度分泌。
预防低血糖需建立科学的饮食运动习惯,避免空腹运动或过量饮酒。糖尿病患者应掌握胰岛素注射技巧,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若出现冷汗、心悸、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须立即进食并寻求医疗帮助。日常可准备胰高血糖素应急笔,家属需学习急救方法,确保突发严重低血糖时能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