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您好,在农村起粪、积粪、运粪、推粪时 ,有的农民足、趾、踝、手、腕等与泥粪打交道的部位 ,会出现红色高出皮肤的小丘疹或小泡疹 ,非常痒 ,抓破后 ,往往发炎。农村称为“打粪毒”、“土痒疹” ,医学上叫“钩虫幼虫性皮炎”。
引起这种病的原因是人接触了有钩虫幼虫的粪土。钩虫卵随粪便排出人体 ,通过施肥 ,在泥土生长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丝状幼虫。当人们劳动时接触粪土时 ,幼虫就会钻入皮肤而发病 ,引起皮疹。如不及时治疗 ,钩蚴还会经血液进入肺组织 ,引起咳嗽、气促等肺部症状。因此 ,必须加强钩虫幼虫性皮炎的防治工作。
钩虫卵会在粪便发酵时产生高温死亡 ,因此管好粪便 ,是预防钩虫性皮炎的关键。新鲜人粪须经处理后方可用作肥料 ,粪坑贮粪满后要加盖密封 ,夏天经二至三周 ,冬天至少一个月方能施用。积肥时不要赤脚 ,在粪土接触部位可涂些白矾或 1%碘酒等药物 ,以防钩蚴感染。
治疗钩虫幼虫性皮炎的简便方法是 :在感染后 24小时内 ,采用透热疗法 ,如将受染部位浸于 53℃热水中 ,持续 20分钟左右 (注意保持水的温度 ) ,可杀灭停留在皮下的大部分幼虫 ,且有止痒效果。还可服用噻苯咪唑以杀灭移行期幼虫。
加强粪便管理 ,改善环境卫生 ,防止土壤被污染 ,以及注意个人防护 ,防止钩蚴与皮肤接触等 ,都是预防钩虫病传染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