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脑胶质瘤患者可接受手术治疗,具体方案需根据肿瘤分级、位置、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评估,常见干预方式有肿瘤切除术、姑息性减压术、放疗联合治疗、靶向药物治疗。
1、肿瘤切除术适用于局限性低级别胶质瘤,通过显微外科技术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组织,可能与IDH基因突变、1p/19q共缺失等分子特征有关,术后可能出现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等症状。
2、姑息性减压术针对高级别或深部胶质瘤,通过部分切除降低颅内压,可能与MGMT启动子甲基化、EGFR扩增等病理机制相关,常伴随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
3、放疗联合治疗术后辅助调强放疗可延缓复发,适用于间变性胶质瘤等中高级别肿瘤,可能与肿瘤干细胞残留、血脑屏障穿透性差等因素有关。
4、靶向药物治疗贝伐珠单抗等抗血管生成药物可用于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替莫唑胺联合方案需检测MGMT甲基化状态,治疗期间需监测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术后需定期进行MRI复查,保持均衡饮食并适度进行康复训练,避免剧烈运动及高空作业等高风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