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镜手术通常采用鼻内窥镜下微创操作,主要步骤包括术前评估、麻醉消毒、内镜探查、病灶处理及术后护理。手术方式主要有鼻窦开放术、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切除术、鼻甲部分切除术、鼻腔肿物切除术等。
1、术前评估术前需完善鼻窦CT或MRI检查明确病变范围,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凝血状况。医生会询问过敏史和用药史,停用抗凝药物一周以上。慢性鼻炎患者需控制急性炎症后再手术。
2、麻醉消毒多数采用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儿童或复杂手术需全身麻醉。使用碘伏溶液消毒鼻腔及面部皮肤,铺无菌手术巾。麻醉起效后通过收缩血管药物减少术中出血。
3、内镜探查将直径4毫米的内窥镜经前鼻孔进入鼻腔,0度或30度镜头可观察各鼻道及鼻窦开口。同步视频系统放大显示病灶细节,明确息肉、囊肿或骨质增生位置。
4、病灶处理根据病变类型选择不同器械,电动切割器切除息肉组织,骨凿修正偏曲的鼻中隔,射频消融缩小肥厚鼻甲。术中同步吸引保持术野清晰,必要时使用止血材料填塞。
5、术后护理术后24小时取出鼻腔填塞物,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医生会开具抗生素预防感染,糖皮质激素喷鼻减轻水肿。复查内镜观察创面愈合情况,一般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术后应保持环境湿度,避免用力擤鼻或打喷嚏。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用口呼吸可能导致咽喉干燥可含服润喉片。出现发热、剧烈头痛或大量鼻出血需立即复诊。定期随访可预防鼻腔粘连,慢性鼻窦炎患者需坚持3个月以上的鼻腔冲洗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