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猕猴桃有助于缓解便秘,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猕猴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天然酶类,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排便困难。便秘可能与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肠道功能紊乱、痔疮、肠梗阻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费力等症状。
1、膳食纤维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每100克果肉约含3克膳食纤维。可溶性纤维能吸收水分软化粪便,不可溶性纤维可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壁蠕动。长期适量食用可帮助建立规律排便习惯,但对器质性便秘效果有限。建议搭配足量饮水增强效果。
2、天然酶类辅助猕猴桃含有的猕猴桃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减轻食物在肠道滞留时间。该成分与菠萝蛋白酶类似,可降低肠道炎症反应,改善功能性便秘伴随的腹胀不适。但对肠梗阻等机械性便秘无效,出现持续腹痛需就医。
3、低聚糖成分猕猴桃中的低聚果糖属于益生元,能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增殖。肠道菌群平衡后,短链脂肪酸产量增加可刺激肠神经,加速结肠传输。适合因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的便秘患者,需连续食用2-4周见效。
4、维生素协同效应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修复肠道黏膜损伤。特别是痔疮或肛裂导致的便秘,这些营养素能减轻排便疼痛。但每日摄入量不宜超过2个,过量可能引起腹泻。
5、电解质调节猕猴桃的钾镁含量较高,能调节肠道平滑肌电活动。对老年人因电解质紊乱引起的慢传输型便秘有一定改善作用,但严重电解质失衡需配合氯化钾缓释片等药物治疗。
便秘患者每日可食用1-2个成熟猕猴桃,最好在餐后2小时连籽食用。若调整饮食3天后未缓解,或出现便血、体重下降需及时就医。药物治疗可考虑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比沙可啶肠溶片等,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应保持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进行快走等适度运动,建立固定排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