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西药可能会引起乏力,具体与药物种类、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常见可能引起乏力的药物包括降压药、抗过敏药、镇静催眠药等。
部分西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或影响能量代谢导致乏力。例如β受体阻滞剂类降压药可能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外周血液供应,引发疲劳感。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具有明显镇静作用,可能干扰日间清醒状态。某些抗生素如喹诺酮类药物可能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导致肌肉无力。化疗药物常因骨髓抑制引发贫血相关乏力。抗抑郁药调节神经递质过程中可能产生嗜睡副作用。
药物引起的乏力通常具有剂量依赖性,多数在停药后逐渐缓解。但某些情况下乏力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信号,如他汀类药物引发的肌病、甲状腺药物过量导致的代谢异常等。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影响蛋白质代谢引发肌无力。部分抗癫痫药物可能干扰维生素D代谢间接导致乏力。利尿剂引起的电解质紊乱也可能表现为疲劳症状。
若服药后出现持续乏力,建议记录症状出现时间与服药关系,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可咨询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更换药物或补充营养支持。保持适度水分摄入和均衡饮食有助于减轻药物代谢负担,规律监测肝肾功能能帮助早期发现药物蓄积风险。对于必须长期服用的药物,可通过调整服药时间(如睡前服用镇静类药品)减少对日间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