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手术可能存在术中出血、脑脊液漏、垂体功能减退、视力损伤、感染等风险。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经鼻蝶窦入路和开颅手术,具体风险与肿瘤大小、位置及患者个体差异有关。
垂体瘤手术中出血是常见风险,尤其当肿瘤侵袭海绵窦或包绕颈内动脉时,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术中采用内镜或显微镜可提高止血精准度,但仍有概率需输血。脑脊液漏多因术中鞍膈破损导致,表现为术后鼻腔持续流出清亮液体,严重时可能引发脑膜炎,需二次手术修补。垂体功能减退与肿瘤切除范围相关,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或尿崩症,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视力损伤多见于视交叉受压明显的患者,即使成功切除肿瘤,视神经也可能因长期压迫发生不可逆损伤。感染风险包括颅内感染和切口感染,糖尿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发生,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术后需定期复查垂体激素水平,监测尿量及电解质变化。出现头痛加重、持续发热或视力骤降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应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擤鼻等增加颅内压的行为,保持鼻腔清洁。饮食需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但尿崩症患者需控制水分平衡。术后3-6个月需进行MRI复查评估肿瘤切除情况,长期随访中若出现乏力、怕冷、月经紊乱等激素缺乏症状应及时内分泌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