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宏量营养素,主要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构建组织、调节生理功能等作用。
1、氨基酸: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其中9种为必需氨基酸,人体无法自行合成,需通过食物摄取。氨基酸是构成肌肉、酶、抗体的基本单位,参与细胞修复和代谢调节。动物性蛋白如鸡蛋、牛奶含全部必需氨基酸,植物性蛋白如大豆、藜麦需搭配互补以提高利用率。
2、维生素:部分蛋白质食物富含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鱼类中,参与红细胞生成和神经系统维护;维生素B2在乳制品和瘦肉中含量较高,有助于能量代谢。脂溶性维生素A、D常与乳蛋白结合存在,对视力、骨骼健康有重要作用。
3、矿物质:蛋白质载体可促进矿物质吸收,如血红素铁存在于动物肉类中,吸收率高于植物性铁;锌在海鲜和禽肉中含量丰富,参与免疫功能;乳制品中的钙磷比例适宜,是骨骼健康的关键来源。部分植物蛋白如豆类还含有镁、钾等电解质。
4、能量供应:每克蛋白质提供4千卡热量,是仅次于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来源。蛋白质消化速度较慢,可延长饱腹感,其食物热效应消耗能量较多,有助于体重管理。但过量摄入可能增加肝肾代谢负担。
5、功能活性:乳清蛋白含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具有抗菌作用;大豆蛋白中的异黄酮可调节雌激素水平;胶原蛋白肽能促进皮肤弹性。部分蛋白质水解产物还具有降压、抗氧化等特殊生理功能。
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占总热量10%-15%,优先选择鱼类、禽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搭配全谷物和蔬菜保证营养均衡。肾功能异常者需控制摄入量,健身人群可适当增加但不宜超过每公斤体重2克。烹饪时避免高温油炸以减少营养流失,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选择发酵乳制品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