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通风少对身体不好,可能增加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并影响室内空气质量。适度通风有助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菌滋生。
冬季气温较低,人们习惯关闭门窗保暖,导致室内空气流通不畅。长时间不通风会使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氧气含量下降,容易引发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室内湿度也会因缺乏空气交换而降低,可能造成皮肤干燥、咽喉不适。通风不足还会导致甲醛、苯等有害物质在室内积聚,长期吸入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在寒冷季节完全不开窗通风,可能增加流感、新冠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密闭环境中,病毒气溶胶浓度升高,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概率增大。对于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通风不良可能加重病情。室内霉菌、尘螨等过敏原积聚,也可能诱发或加重过敏性疾病。
建议在天气晴好时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可选择中午气温较高时段通风,避免冷风直吹。通风时可暂时离开房间或增添衣物保暖。使用空气净化器可辅助改善室内环境,但不能完全替代自然通风。有呼吸道疾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获取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