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的一般治疗主要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症状管理。放射性肠炎是盆腔或腹部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采取综合措施。
1、饮食调整放射性肠炎患者应选择低渣、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高脂肪或高糖饮食。推荐少量多餐,以减轻肠道负担。急性期可尝试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蒸蛋等。西蓝花、豆类等产气食物需暂时限制,乳糖不耐受者应避免乳制品。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但仍需注意避免粗糙食物。
2、药物治疗轻中度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修复肠黏膜,美沙拉秦肠溶片控制炎症。便血明显时可能需用云南白药胶囊止血,合并感染时需用诺氟沙星胶囊抗感染。腹痛者可短期使用颠茄片缓解痉挛,但须警惕掩盖病情。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剂量和疗程,避免自行调整。
3、营养支持长期腹泻或进食困难者需监测营养状况,必要时通过口服营养补充剂或肠内营养粉剂维持能量摄入。严重营养不良患者可能需短期肠外营养支持,同时补充维生素B12、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营养干预需个体化设计,兼顾肠道耐受性与营养需求。
4、症状管理腹泻患者应注意补液以防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散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肛周皮肤受刺激时可用温水清洁后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腹部不适可尝试热敷缓解,但避免高温烫伤。记录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变化有助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心理疏导对长期病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有帮助。
5、随访监测定期复查肠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监测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若出现肠梗阻、穿孔或难以控制的出血,需考虑外科会诊。治疗期间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加重肠黏膜损伤的药物。放射治疗后1-2年内仍需关注迟发性放射性肠炎的可能。
放射性肠炎患者需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肠道刺激。日常可尝试温和活动如散步促进肠蠕动,但腹泻严重时应以卧床为主。注意观察粪便颜色和腹痛变化,出现发热、持续便血或体重骤降应及时复诊。长期患者建议每3-6个月进行营养评估和肠功能检查,必要时联合中医调理改善肠道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