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牵引治疗腰突症的主要作用是缓解神经压迫、减轻疼痛并促进椎间盘回纳。腰突症通常由椎间盘退变、外伤或长期劳损等因素引起,骨盆牵引通过机械牵拉增大椎间隙,减少椎间盘压力,从而改善症状。
1、缓解神经压迫骨盆牵引通过纵向牵拉力使椎间隙增宽,降低突出椎间盘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当腰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时,可能刺激或压迫相邻的神经根,导致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牵引可暂时改变椎间盘与神经的相对位置,减轻神经根水肿和粘连。临床常用电动牵引床或手动牵引装置,需配合医生调整牵引力度和角度。
2、减轻疼痛症状牵引能松弛腰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炎性介质堆积。腰突症急性期常伴随腰肌保护性收缩,形成疼痛-痉挛恶性循环。适度牵引可打断这一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牵引还可能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减少疼痛信号传导。但需注意避免过度牵引导致韧带损伤。
3、促进椎间盘回纳持续低重量牵引可能帮助部分突出的髓核组织回缩。年轻患者的急性椎间盘突出中,弹性较好的纤维环在外力作用下可能部分复位。但慢性突出或纤维环完全破裂者效果有限。牵引需配合卧床休息,避免直立位时椎间盘再受压。部分医院会结合三维牵引床进行多角度复位。
4、改善腰椎稳定性间歇性牵引可增强腰椎周围肌肉的协调性,通过周期性牵拉-放松刺激本体感觉。长期腰突症可能导致腰背肌群萎缩或代偿性紧张,牵引后配合核心肌群训练有助于重建力学平衡。对于轻度腰椎滑脱患者,牵引可暂时减轻椎体间异常剪切力。
5、延缓手术干预对于符合保守治疗指征的患者,规范牵引治疗可能推迟手术需求。约80%的腰突症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缓解症状,牵引联合药物、理疗等综合措施能改善功能。但若出现进行性肌力下降或马尾综合征,仍需及时手术解除压迫。
骨盆牵引需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急性期建议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3-1/2。治疗期间应卧硬板床,避免久坐和弯腰动作,可配合热敷缓解肌肉紧张。若牵引后出现下肢症状加重或会阴麻木,应立即停止并就医评估。日常需加强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游泳等低冲击运动,维持正常体重以减少腰椎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