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杏仁需经煮沸或浸泡去毒后才能食用,避免直接生吃。苦杏仁含有氰苷类物质,在体内可转化为有毒的氢氰酸,正确加工可降低毒性。
苦杏仁的毒性主要来自其中的苦杏仁苷,该成分在酶作用下会释放氢氰酸。氢氰酸可抑制细胞呼吸,导致组织缺氧,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食用未经处理的苦杏仁5-10粒即可能引起中毒,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传统去毒方法包括沸水煮10分钟以上,或清水浸泡2-3天并每日换水。加热能使苦杏仁中的水解酶失活,减少氢氰酸生成。浸泡则通过水溶作用去除部分氰苷。
去毒后的苦杏仁可制成杏仁茶或作为配料使用。制作杏仁茶需将处理过的苦杏仁研磨后加水煮沸,可加入适量冰糖调味。作为食材时需确保完全熟透,避免凉拌或半生食用。儿童、孕妇及体质虚弱者应慎食,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0克以内。若误食生苦杏仁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催吐并送医,医生可能使用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等解毒剂。
日常储存苦杏仁需保持干燥通风,避免潮湿环境导致霉变。购买时选择正规渠道产品,注意与甜杏仁区分。甜杏仁可直接食用且毒性较低,但也不宜过量。食用任何杏仁制品后如出现口唇麻木等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就医。合理加工和适量食用可安全享受苦杏仁的营养价值,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