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过敏的人通常不能喝牛奶,否则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牛奶过敏是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的异常反应,常见于婴幼儿,部分成人也可能持续存在。
牛奶过敏者摄入牛奶后,免疫系统会将牛奶中的蛋白质误认为有害物质,触发过敏反应。轻度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或口唇肿胀,通常在数分钟内出现。胃肠系统可能受到刺激,导致腹痛、腹泻或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或咳嗽。这些症状多在接触牛奶后两小时内显现,需要及时停止摄入并观察。
极少数情况下,牛奶过敏可能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或血压下降等全身性症状。这种速发型过敏反应属于急症,需要立即使用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并就医。部分迟发型过敏反应可能在数小时至数天后出现,表现为湿疹加重或慢性腹泻,容易被误认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确诊牛奶过敏需通过专业医学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或食物激发试验。完全避免含牛奶成分的食品是主要防治手段,包括牛奶、奶酪、黄油及含乳清蛋白的加工食品。替代品可选择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植物奶如豆浆、燕麦奶也适合部分人群。阅读食品标签时需注意酪蛋白、乳球蛋白等成分标注,外出就餐应主动告知过敏史。随身携带抗组胺药物和肾上腺素笔对严重过敏者十分必要,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