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服用抗抑郁药期间一般可以要孩子,但需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抗抑郁药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不同药物风险等级存在差异。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片、氟西汀胶囊等相对安全,已有较多妊娠期用药数据支持,医生可能建议继续使用并加强产检。这类药物对胎儿致畸风险较低,但可能增加新生儿适应障碍综合征概率,表现为短暂呼吸急促或喂养困难,通常产后1-2周自行缓解。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片风险较高,可能增加胎儿心脏畸形风险,医生通常会建议孕前换药或逐步减停。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吗氯贝胺片因可能引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通常禁用。
部分新型抗抑郁药如文拉法辛缓释片、米氮平片等尚缺乏足够妊娠安全性数据,需个体化评估收益与风险。若抑郁症状严重且其他药物无效,医生可能权衡后选择最低有效剂量维持治疗,同时安排更频繁的超声心动图等胎儿监测。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抑郁复发或戒断反应,反而不利妊娠健康,故切忌自行停药。
计划妊娠前3-6个月应尽早就医进行药物调整,妊娠后需定期进行NT检查、大排畸等产前筛查。哺乳期部分抗抑郁药会进入乳汁,建议选择帕罗西汀片等乳汁分泌量较少的药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及心理咨询等非药物干预可辅助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