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抗抑郁类药物通常不会上瘾,但部分药物可能存在依赖风险。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与成瘾性药物不同,但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抗抑郁药主要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情绪,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增加突触间隙5-羟色胺浓度发挥作用。这类药物不会直接刺激大脑奖赏系统,长期使用不会导致渴求或戒断反应。临床常用的舍曲林片、氟西汀胶囊等药物在规范使用下依赖概率较低,患者突然停药可能出现头晕、睡眠障碍等撤药反应,但可通过逐步减量避免。
部分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如米氮平片、阿米替林片可能产生身体依赖,长期大剂量使用后突然停药可能出现心悸、焦虑等戒断症状。这类药物通常用于伴有严重失眠或焦虑的抑郁症患者,医生会根据症状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三环类抗抑郁药若超剂量使用可能产生耐受性,需定期复诊评估疗效。
抑郁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如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内啡肽分泌。饮食上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和全谷物摄入,避免酒精和咖啡因干扰药物代谢。建议记录情绪变化和药物反应,复诊时向医生详细反馈以优化治疗方案。出现异常情绪波动或躯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增减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