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是疾病严重阶段的极端表现,需从医学、心理和社会支持多维度综合干预。
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倾向时,往往伴随持续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核心症状。生物因素中,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失衡可能影响情绪调节;心理层面,长期负面认知模式会强化绝望感;社会环境压力如重大生活事件可能成为诱因。临床需评估自杀风险等级,急性期可采用文拉法辛缓释片、米氮平片等抗抑郁药联合心理危机干预,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亲友应移除环境中危险物品,保持陪伴但避免说教,及时协助就医。
日常需建立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稳定情绪。家属要学习非批判性倾听技巧,注意观察患者言语中隐含的自杀信号,如突然分发个人物品或谈论死亡细节。社区可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破除病耻感,完善心理咨询转诊机制。医疗机构应开展自杀风险评估培训,对既往有自杀未遂史的患者加强随访。抑郁症作为可治疗的疾病,早期规范干预能显著降低自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