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患者可通过保持休息、调整饮食、补充水分、避免突然起身、遵医嘱用药等方式处理。头晕可能由低血糖、贫血、耳石症、高血压、脑供血不足等原因引起。
1、保持休息头晕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选择安静环境平卧或静坐,避免头部晃动。闭目休息有助于减轻内耳前庭系统负担,缓解眩晕感。若因疲劳或睡眠不足诱发头晕,需保证每日7-8小时规律睡眠,午休超过30分钟可能加重症状。
2、调整饮食低血糖导致的头晕需及时进食含糖食物如饼干、糖果。长期饮食不规律者应增加三餐蛋白质和全谷物摄入,避免高盐饮食诱发血压波动。贫血患者可适量补充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与维生素C同食促进吸收。
3、补充水分脱水是体位性头晕常见诱因,每日饮水应达到1500-2000毫升,运动后及时补充电解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建议每小时不超过400毫升。老年人群可观察尿液颜色判断水分是否充足,淡黄色为理想状态。
4、避免突然起身从卧位转为立位时动作需缓慢,可先坐起30秒再站立。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可使用弹力袜改善循环,起床前做踝泵运动促进静脉回流。卫生间等易跌倒场所应安装扶手,避免单独沐浴时发作导致摔伤。
5、遵医嘱用药耳石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微循环,高血压引发头晕需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脑供血不足者可短期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贫血患者需补充琥珀酸亚铁片。所有药物均须排除禁忌证后使用。
头晕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呕吐、视物重影、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日常应监测血压血糖变化,避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或快速转头。中老年人群建议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和血常规检查,高温天气减少户外活动时间。突发眩晕时可采用Brandt-Daroff训练法改善症状,但需专业人员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