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起水泡可能由摩擦损伤、真菌感染、湿疹或汗疱疹引起,可通过消毒处理、抗真菌药物、外用糖皮质激素或局部止痒药物等方式缓解。
1. 摩擦损伤长时间行走或鞋子不合脚导致皮肤表层分离形成水泡。建议用碘伏消毒后保留表皮,覆盖无菌敷料。可选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2. 真菌感染足癣可能引发水泡伴脱屑瘙痒。需保持足部干燥,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喷雾等抗真菌药物,症状持续需皮肤科就诊。
3. 湿疹接触过敏原或皮肤屏障受损导致炎性水泡。表现为红斑渗液,可短期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配合口服氯雷他定抗过敏治疗。
4. 汗疱疹手足多汗症引发的对称性小水泡。建议减少手足浸泡,使用尿素软膏软化角质,严重时可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控制汗腺分泌。
避免自行挑破水泡,选择透气鞋袜,每日用温水清洗后彻底擦干,若出现化脓、发热等感染征象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