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好的人饮食上应注意选择易消化、低刺激的食物,主要有少食多餐、避免辛辣油腻、控制冷热温度、限制产气食物、补充优质蛋白等。胃部不适可能与饮食不当、慢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等因素有关。
1、少食多餐:每日进食5-6次,每餐控制在七分饱,减轻胃部负担。优先选择软烂的粥类、面条等主食,搭配蒸煮的蔬菜和鱼肉。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导致胃酸分泌过量,尤其晚餐应提前2-3小时完成。
2、避免辛辣油腻:辣椒、花椒等刺激性调料会直接损伤胃黏膜,油炸食品和高脂肪肉类会延缓胃排空。建议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烹调方式以炖、煮、烩为主。胃食管反流患者需额外避免巧克力、薄荷等松弛贲门的食物。
3、控制冷热温度:过烫食物会烫伤食管和胃黏膜,低于10℃的冷饮会引发胃痉挛。适宜的食物温度应接近体温,冷藏食物需放置至室温后食用。急性胃炎发作期可短暂饮用温盐水缓解症状。
4、限制产气食物: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易产气食物会加重腹胀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减少红薯、板栗等高淀粉食物摄入。餐后适度散步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但避免立即平卧。
5、补充优质蛋白:鸡蛋羹、嫩豆腐、鳕鱼等低脂高蛋白食物能帮助修复胃黏膜。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低乳糖牛奶或酸奶,胃酸过多者避免空腹饮用。慢性胃病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黏膜保护剂。
长期胃部不适需排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日常可食用猴头菇、山药等药食同源食材养护胃部。餐后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若出现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