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患者可以治愈,具体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及个体差异。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可能实现长期生存甚至治愈,非重型患者经规范治疗也可能获得临床缓解。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手段,尤其适用于年轻且配型成功的重型患者。移植后患者造血功能可完全重建,但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风险。免疫抑制治疗常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约半数患者可获得持续缓解。非重型患者通过促造血治疗如雄激素、造血生长因子等,配合支持治疗,部分能达到血液学指标稳定。儿童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率较高,早期干预效果更显著。
老年患者或合并严重感染、出血并发症时治愈率降低。极少数患者可能进展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克隆性疾病。治疗无效者需长期依赖输血支持,铁过载会导致器官功能损害。病毒感染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清除病原体后可能自愈,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患者应避免接触苯类化合物等骨髓抑制物,定期监测血常规变化。治疗期间需预防感染,保持口腔和会阴清洁,饮食选择高蛋白和富含铁的食物。任何发热或出血倾向需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外伤。建议每3-6个月复查骨髓象评估疗效,长期缓解患者仍需警惕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