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落一般是指子宫脱垂,可通过盆底肌锻炼、子宫托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子宫脱垂通常由分娩损伤、长期腹压增高、盆底组织发育不良、雌激素水平下降、衰老等因素引起。
1、盆底肌锻炼盆底肌锻炼是改善轻度子宫脱垂的基础方法,通过重复进行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具体方法为收缩肛门和阴道肌肉5秒后放松,每日练习多次。坚持3-6个月可改善盆腔器官支撑力,适合产后女性及早期脱垂患者。
2、子宫托治疗子宫托是置于阴道内的支撑装置,能机械性承托下垂子宫。需由医生根据脱垂程度选择环形、球形等不同型号,每3-6个月更换。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等不适,需定期复查评估效果,适用于中重度脱垂且不愿手术者。
3、药物治疗对于绝经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雌三醇软膏等局部雌激素制剂,改善阴道黏膜萎缩。也可配合补中益气汤等中药调理,但药物无法根治解剖结构改变,多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4、手术治疗重度脱垂需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骶棘韧带固定术等术式,通过重建盆底支撑结构恢复子宫位置。术后需避免重体力劳动3个月,存在复发可能,适合已完成生育的严重脱垂患者。
5、中医调理中医认为子宫脱垂属中气下陷证,可采用针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提升阳气,配合黄芪、升麻等补中益气药材。需注意中医治疗周期较长,急性严重脱垂仍需结合现代医学手段。
子宫脱垂患者日常应避免提重物、长期站立等增加腹压的行为,保持规律排便防止便秘。可多食用山药、红枣等健脾食物,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建议穿着宽松棉质内裤,每日清洁会阴部,合并尿失禁者需进行膀胱训练。脱垂程度进展或影响生活质量时,应及时到妇科就诊评估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