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腹泻可通过注意饮食卫生、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滥用药物、及时接种疫苗等方式实现。腹泻通常由病原体感染、食物不耐受、胃肠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
1、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需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避免直接用手接触食物。生食与熟食分开存放和处理,肉类、海鲜等需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超过70摄氏度。不饮用未经煮沸的生水,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厅。水果蔬菜需用清水反复冲洗,必要时可用淡盐水浸泡去除表面残留物。
2、合理膳食日常饮食中适量摄入富含益生菌的酸奶、奶酪等发酵乳制品,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增加燕麦、糙米等全谷物摄入量,其含有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避免一次性过量食用辛辣刺激、高脂肪或高糖食物,减少对胃肠黏膜的刺激。乳糖不耐受人群应限制鲜奶摄入,可选择低乳糖奶制品。
3、良好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根据体质进行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夏季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冬季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引起肠蠕动紊乱。
4、避免滥用药物非必要不使用抗生素,必须使用时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防止肠道菌群失调。慎用含镁制酸剂、秋水仙碱等可能引起腹泻的药物。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人群需定期监测肠道功能。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止泻药物时,避免与抗生素同时服用。
5、及时接种疫苗婴幼儿应按计划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该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前往霍乱流行区前可接种霍乱疫苗,有效期约2年。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咨询医生接种伤寒疫苗。流感疫苗虽不直接预防腹泻,但能减少继发性胃肠症状的发生。
日常可准备口服补液盐Ⅲ、蒙脱石散等家庭常备药,出现腹泻时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期间选择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避免加重肠道负担。若腹泻伴随持续高热、血便、脱水等症状,或婴幼儿腹泻超过24小时未缓解,须立即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测和针对性治疗。外出旅行时可携带瓶装水和消毒湿巾,尽量避免生冷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