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支气管哮喘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慢性支气管炎则高发于40岁以上人群。支气管哮喘主要由遗传因素、过敏原暴露、呼吸道感染等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多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接触等因素相关。
1、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阶段,部分患者症状可能持续至成年。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咳嗽,夜间或清晨症状加重。发病与遗传性过敏体质密切相关,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能诱发急性发作。环境因素如冷空气、运动、呼吸道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临床常用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沙丁胺醇吸入粉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2、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种类型,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长期吸烟人群中。典型症状为连续两年以上每年咳嗽咳痰超过3个月,晨起痰量增多,可伴有活动后气促。长期烟草烟雾刺激是主要致病因素,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或化学物质接触也会损伤气道黏膜。急性加重期可能出现脓性痰、发热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头孢呋辛酯片、多索茶碱片等药物治疗。
3、儿童期发病特点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常与过敏性鼻炎、湿疹等特应性疾病共存,病毒感染是常见诱因。患儿可能出现夜间憋醒、运动后喘息等症状,肺功能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家长需注意避免患儿接触毛绒玩具、宠物皮屑等过敏原,规范使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等控制药物。部分儿童哮喘进入青春期后症状可能自行缓解,但气道高反应性可能持续存在。
4、老年期发病特点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常合并肺气肿,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吸烟史患者肺功能下降明显,轻微活动即感呼吸困难。寒冷季节易因呼吸道感染导致急性加重,需警惕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老年患者使用羧甲司坦口服溶液祛痰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配合低流量吸氧可改善生活质量。戒烟是延缓病情进展的关键措施。
5、特殊职业人群长期接触谷物粉尘、棉尘、化学气体的职业人群,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年龄可能提前至30-35岁。这类患者脱离致病环境后症状可能部分缓解,但已形成的气道结构改变不可逆。职业性哮喘患者需佩戴防护口罩,必要时调换工作环境。临床常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缓解支气管痉挛,严重者需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均需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哮喘患者应定期复查肺功能,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需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清洁,适度进行呼吸操等锻炼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出现持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