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烧伤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社交恐惧等。心理干预需贯穿治疗全程,早期识别有助于改善预后。
1、创伤后应激障碍烧伤事件可能引发反复闪回、噩梦等典型症状,与疼痛刺激和救治过程相关。心理治疗可联合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抗抑郁药物,配合暴露疗法缓解症状。
2、抑郁状态毁容和功能丧失易导致持续情绪低落,血清素水平异常是主要病理机制。除认知行为治疗外,文拉法辛、米氮平等药物可调节神经递质。
3、焦虑障碍治疗过程中的换药疼痛和康复不确定性常引发过度担忧。短期使用劳拉西泮等苯二氮卓类药物,结合放松训练可有效控制急性发作。
4、社交回避瘢痕畸形导致的病耻感会使患者拒绝社交,团体心理治疗和正念训练能帮助重建社会功能,必要时联用奥氮平等改善社交意愿。
建议家属参与艺术治疗等非语言交流,维持规律作息和均衡营养有助于心理康复,严重症状需精神科医师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