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消化道出血可能由喂养不当、药物刺激、消化道感染、肠套叠等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针对性处理。
1、喂养不当:过早添加辅食或食物过敏可能导致黏膜损伤。建议家长调整喂养方式,暂停可疑过敏食物,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保护胃肠黏膜。
2、药物刺激:非甾体抗炎药或抗生素可能引发胃肠黏膜糜烂。家长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修复黏膜药物。
3、消化道感染:轮状病毒或细菌性肠炎可导致肠黏膜出血。通常伴随发热、腹泻,需进行大便检测,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颗粒、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等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4、肠套叠:婴幼儿肠道发育不完善易发生肠管套叠,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需急诊超声检查,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时需手术干预,术后使用头孢曲松钠、维生素K1注射液等预防感染出血。
家长发现宝宝呕血、黑便或血便时,应立即禁食并保留排泄物样本,及时送医完善血常规、超声等检查,治疗期间保持臀部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