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诊治后需注意饮食调整、活动限制、症状观察、药物管理和复查随访等事项。
1、饮食调整肠镜诊治后初期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高纤维及产气食物。术后1-2天可逐步过渡到软食,如烂面条、粥类,3天后若无不适可恢复正常饮食。需避免饮酒和咖啡因饮料,减少肠道黏膜刺激。
2、活动限制检查后24小时内禁止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因麻醉药物可能残留影响反应能力。当日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防止腹压增高导致出血风险。3、症状观察
需警惕持续性腹痛、发热、便血或黑便等异常表现,可能提示肠穿孔或出血并发症。轻微腹胀和肛门不适多为正常反应,若症状加重或出现呕血、心悸等需立即就医。活检后少量便血通常1-2天可自行缓解。
4、药物管理术后恢复期间应遵医嘱暂停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钠片等,避免增加出血风险。若进行息肉切除,可能需使用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胶囊或黏膜保护剂如康复新液。禁止擅自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5、复查随访普通肠镜无异常者建议3-5年复查,发现息肉或病变需按病理结果制定随访计划。高级别瘤变患者需3-6个月复查肠镜,炎症性肠病需定期评估黏膜愈合情况。术后应保留检查报告并告知主治医师既往检查结果。
肠镜诊治后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熬夜和情绪紧张。可适量饮用温水促进造影剂排泄,两周内避免长途旅行或高空作业。如进行活检或治疗,需加强蛋白质和铁元素摄入帮助组织修复,推荐食用瘦肉、动物肝脏和深色蔬菜。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排便后可用温水清洗。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切勿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