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可能由职业暴露、环境污染、药物滥用、误食含砷物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脱离接触源、药物治疗、皮肤护理、螯合剂治疗等方式改善。
1、职业暴露长期接触含砷农药、冶炼工业品可能导致慢性砷中毒,表现为掌跖角化、色素沉着。需立即停止接触,使用二巯丙磺钠等解毒剂。
2、环境污染饮用高砷地下水或吸入污染空气可引发砷性皮肤病变,伴随脱屑、溃疡。需迁移污染源,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软膏缓解症状。
3、药物滥用不规范使用含砷中药或西药可能诱发中毒性皮炎,出现红斑、水疱。需停用可疑药物,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减轻过敏反应。
4、误食含砷物质误服灭鼠药等含砷制剂会导致急性皮肤损害,常见紫癜样皮疹。需紧急洗胃并静脉注射二巯丁二酸进行驱砷治疗。
日常应避免接触含砷物品,出现皮肤异常及时就医,确诊后严格遵医嘱使用青霉胺等驱砷药物,同时加强受损皮肤保湿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