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和胆结石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胆汁代谢异常、门静脉高压、免疫功能下降、遗传因素四个方面。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能受损可能导致胆汁成分改变,增加胆结石形成概率。
1、胆汁代谢异常肝硬化时肝细胞功能减退,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衡,易形成胆固醇性胆结石。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等利胆药物。
2、门静脉高压门静脉高压导致脾功能亢进,红细胞破坏增多,可能引发胆色素结石。需控制门脉压力,必要时行脾切除术或门体分流术。
3、免疫功能下降肝硬化患者易发生胆道感染,细菌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可促使胆红素钙盐沉积。建议使用头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4、遗传因素部分遗传性肝病如Wilson病可导致肝硬化合并胆结石,需针对原发病进行青霉胺、锌制剂等驱铜治疗。
肝硬化患者应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低脂饮食并保持规律进食习惯,避免胆结石症状加重。出现右上腹疼痛或黄疸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