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防肾损害可通过控制原发病、调整饮食、监测肾功能、避免肾毒性药物、及时处理并发症等方式实现。多发性骨髓瘤易导致肾脏损伤,需综合干预降低风险。
1、控制原发病积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是预防肾损害的核心。遵医嘱使用硼替佐米注射液、来那度胺胶囊等靶向药物控制浆细胞异常增殖,减少轻链蛋白对肾脏的毒性。定期复查血清游离轻链和骨髓穿刺,评估疾病活动度。若出现高钙血症,需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等双膦酸盐类药物降低血钙水平。
2、调整饮食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3000毫升,促进轻链蛋白排泄。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8-1克,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减少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摄入,避免尿酸升高加重肾脏负担。控制食盐量每日不超过5克,减轻水肿和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
3、监测肾功能每月检测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定期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本周蛋白检测,早期发现肾小管损伤。当血肌酐超过正常值或尿蛋白持续阳性时,需增加检测频率至每周1次。出现少尿、水肿等症状时立即就医。
4、避免肾毒性药物慎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阿米卡星注射液等具有明确肾毒性的药物。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如必须使用碘造影剂,需提前水化治疗。化疗期间密切监测尿量变化,必要时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
5、处理并发症及时纠正脱水、感染等诱发急性肾损伤的因素。发生高尿酸血症时使用别嘌醇片抑制尿酸生成。对于已出现肾功能不全者,可考虑血浆置换清除游离轻链。终末期肾病患者需评估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指征,透析液中避免使用含钙浓度过高的配方。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需建立长期随访计划,每3个月复查免疫固定电泳和肾功能。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改善血液循环,但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和尿量变化,出现泡沫尿或夜尿增多时及时就诊。冬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诱发肾损伤。家属应协助记录每日出入量,监测血压变化,共同参与疾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