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具体选择需根据肺癌类型、分期及患者身体状况综合评估。
1、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常见术式包括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等。手术适用于肿瘤局限且未转移的情况,术后需结合病理检查明确分期。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需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复发。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DNA,适用于无法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的情况。立体定向放疗可精准靶向肿瘤,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常见副作用包括放射性肺炎、食管炎等,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常规指标。
3、化学治疗化学治疗通过细胞毒性药物杀灭癌细胞,常用方案含顺铂注射液、培美曲塞二钠等药物组合。化疗可作为术前新辅助或术后辅助治疗,对广泛转移患者可缓解症状。治疗期间可能出现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4、靶向治疗针对EGFR、ALK等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可使用吉非替尼片、克唑替尼胶囊等靶向药物。靶向治疗通过特异性阻断肿瘤生长信号通路发挥作用,需通过基因检测筛选适用人群。可能出现皮疹、腹泻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5、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可通过激活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发挥作用。适用于PD-L1高表达或微卫星不稳定的晚期患者,需警惕免疫相关性肺炎、结肠炎等不良反应。治疗前需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评估疗效。
肺癌患者治疗期间应保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避免吸烟及接触二手烟,进行适度呼吸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出现咯血、持续胸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不同治疗手段可联合应用,具体方案需由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策略。